|
![]() |
|
大考前如何缓解焦虑?哈佛心理学博士:分享三个考前减压“秘笈
时间:2023-06-07 08:23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浏览:人次
考前焦虑的症状和表现很多高三学生,在高考临近的时候,会出现生理包括身体和心理上很多不适的症状。 最明显的生理表现就是失眠、焦虑,睡不着觉,胃口差,吃啥都不香。 尤其是考生出现了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进入不了深睡眠,精神恍惚,就会产生更焦虑的情绪。
身体上也会随之产生一系列反应,心跳加速、心慌胸闷,一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就紧张,出现乏力、出汗、恶心,甚至在考场上会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 很多考生越是临近考试,心理上会更加排斥学习事宜,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越来越抵触,不愿意看书复习。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等等这些,其实,这些都是“考前综合征”的表现,是考生因为过度紧张而引发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考前综合征”认识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她曾说,很多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在模考的时候,走到考场都会感到头晕、大脑空白,有此症状很显然会发挥失常。 对于考试,一想到就感到惊慌失措,个人也会变得敏感、哭泣。
为什么很多考生会出现诸如忧伤、不安、过度紧张等焦虑情绪呢? 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① 学习压力重。 孩子们走到高考这一步,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可以说是题海战术走过来的。
有些考生为了应对考试,临阵磨枪,身心过度疲惫,睡眠严重不足,本来就打乱了生物钟。 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休息,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如果不及时调节,在考场上,遇到不会做的题,越发紧张很影响整体成绩发挥。 ② 认知偏差。 来自对自我的认知不足——缺乏自信,总感到自己没复习到位,还有很多没有掌握的知识; 害怕失败,对自己期望过高,害怕考试失利,造成高度紧张,影响正常复习和备考进度。 来自对高考的认知错误——掉进“一考定终身”的认知陷阱里,担心准备不足,无法完全应对;而且动机性过强,也会患得患失,影响正常发挥。 来自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担心考试发挥不好,影响未来的前途,造成严重的紧张焦虑。 哈佛心理学博士:分享三个考前减压“秘籍”对于很多考生会出现的“考前综合征”,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快速放松法”。 在此,分享三个考前减压“秘笈”,家有考生的可以参考执行一下。 秘笈一:积极的自我暗示 l 积极暗示 考试最重要的就是拼心态。建议考生多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心里默念:我很好,我很棒,我这次一定能发挥出色。
避免负面的想法占据头脑时间过长。 l 自我宣泄 如果紧张焦虑,考生可以多和父母、老师进行沟通,或者通过跑步、大哭一场来宣泄情绪,不要默默在心里累积。 l 互相鼓励 作为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考生们可以互相加油打气,一起喊口号缓解压力。 超过70%的网友认为,与同学说笑、相互鼓励是最有效的减压小秘诀。 秘笈二:简单的缓解运动 l 嚼口香糖 国外学者曾观测脑电图,研究得出:咀嚼口香糖有助舒缓紧张情绪。 这是因为嚼口香糖可引增强大脑中α波长,而α脑波的强弱与紧张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嚼一嚼,放轻松”,建议考生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l 绷腿运动 临考前紧张焦虑,或者在考场上做题突然胡思乱想,担心“考不好怎么办”? 这时候要转移注意力,可以试试用绷直大小腿的方法,把注意力拉回到做题的当下。 也可以握紧双手成拳状,咬紧牙关,让自己的浑身肌肉绷紧,然后再突然放开。 身体在极度紧张后松弛下来,很极大缓解紧张情绪。 l 调整气息 还有就是用“深呼吸”方法调解气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收到到内心深处。 具体做法是: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躺下,双手放在丹田处,吸气时紧缩面部肌肉(皱眉、闭眼、缩口),呼气时舒展面部肌肉(挑眉、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让每一个呼吸都变得深厚绵长,如此反复三五次,内在专注力会更强,放松程度就提高了。 秘笈三:冥想和心灵放空 适度的冥想可以让人放松心灵,让思维不受拘束,放飞翱翔。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想象自己此刻正处于蓝天白云下。身下是绿油油的草地,一望无垠;头顶上是轻柔的白云,在慢慢包裹着你,带着你往上飘。
而自己此刻也越来越轻,越来越轻,思维慢慢放空。 这种方式也会促进大脑α波的产生,让考生产生愉悦、宁静的感受。 教育寄语其实,站在重要关口、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有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所难免,也是人之常情。 适度的紧张可以引起考生对考试的重视,更加认真读题、审题,谨慎对待,反而对考试是有利的。 但是,过度焦虑紧张,则会影响正常的作息和考试,需要及时调整、排压。
不要忘记做到: 考前,放低期待、平常心对待,保持正念在当下; 考中,投入到做题中,找到自己平日模考的节奏,遇到不会的做好标记随便先选一下快速过,不要死扣着一个题不放; 考完一门后,不要对答案,不管自我感觉考的如何,立马忘掉,备考下一门,千万不要弃考; 全部考完后,就彻底放松下自己,做些自己之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无论结果如何,努力过,就足够了。
在这里,送给考生们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来自余世存的《时间之书》。
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