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家长怎么做,才能培养出来一个“内驱力强”的孩子? -绍兴育儿嫂
时间:2024-02-27 08:24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浏览:人次
神兽们陆续收假、归巢,不少家长感慨说: 孩子一开学,感觉家里的空气都清爽了不少,浑身上下,突然充满能量感。 说起这个,我也深有感触。 孩子没放假的时候,他们上学,我们工作,平常就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相处时间也没那么多,主打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一旦放假在家,那很多问题,就如雨后春笋一般,慢慢就暴露了出来。 比如,为了让孩子每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寒假作业,你这边都催的嗓子冒烟了,人家仍旧雷打不动。 再比如,好不容易连催带骂的让孩子坐在书桌旁了,但是再看人家,一秒进入虚空状态,眼神涣散,不是发呆就是扣橡皮。 一个小时过去了,虽然落在作业本上的字没几个,但是厕所没少去,水没少喝,根本没有效率可言。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内驱力。 缺少内驱力的孩子,就像是一辆少油、没动力的小汽车,哪怕家长连催带吼的推着往前走,孩子也跑不远、飞不高。 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做事、学习效率不说,孩子还会感觉到非常累。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这股神秘的力量——内驱力。
01.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的全称是内部驱动力,说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表现为推动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对应到孩子学习、做事这些方面上,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有没有外部奖罚机制,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按时完成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身能获取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具备内驱力的孩子,在面对学习和生活时,会充满积极的主动能量,并且学习坚韧度高,一般不用家长催促,也能很好的完成学习。 而相反的是,缺乏内驱力的孩子,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表现的都相对比较被动,往往需要外部激励,才能去完成一些事情,并且完成度不高、可持续性差,容易产生挫败感。 正如著名企业家马斯克在一次演讲中说的那样: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外在压力和奖励,结果就是他们既不会有宏伟的目标,也不会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可以说,内驱力是一个孩子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省心省力的关键所在。
02.拥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在很多人看来,“内驱力”是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内驱力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时刻都可能在我们周围呈现。 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同学之前表现的非常优秀,成绩也很好,但是一旦更换了环境,比如上了大学,换了老师,就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形。 再比如,在职场中,一个员工只要跟了一个严格的上司,那么各方面都会表现的很优秀,但若是换了公司,可能立马会沦为普通人。 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之前所呈现出来的优秀,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内部驱动,而是由外部环境来决定的。 一旦外部的压力消失,他们就会因为没有人催促、叮嘱和要求,变得浑浑噩噩、不求上进了。 所以说,有没有内驱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来说,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称之为“掌控力”。 具备内驱力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行为,不断求知、努力进取,他们会依靠着自身所盛纳的激情和能量,来尽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03.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一个内驱力强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所以说,孩子是否能够具备超强的内驱力,归根结底,跟父母给孩子传达的观念以及相关问题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你如果常常用一些奖励机制,来要求孩子达到成绩上的提升,那么久而久之,这种外部的奖励机制,就会破坏孩子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内在判断,也会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为在孩子看来,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从父母那里获得奖励,时间一长,随着我们对孩子的奖励时间越久,孩子从心理上会慢慢觉得学习与自身的关联性越低。 所以说,想要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大家一定要正确引导,给孩子塑造正确积极的三观。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法。 ①给孩子提供做事的良好体验 很多孩子之所以一提起学习,就表现的懒散、懈怠,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体验感。 试想想,如果从一开始,只要有关学习的事情,孩子所感受到的都是紧张、斥责、批评的氛围和环境,那么不管他多有学习天赋,多聪明,也会对这件事情感觉到厌烦,慢慢丧失兴趣。 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陪伴和回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夸奖和鼓励,让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自然就愿意去学。
②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越是擅长的事情,我们往往就会越喜欢去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知道自己能够轻松拿捏,所以更容易产生正面积极的心态和能量感,而且做完之后,也更容易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有一个的小任务,孩子每完成一个小任务,自信心就会加深一次,从而在完成整个任务的时候,自信心就能达到最顶点,那么慢慢的,就算面对复杂又艰难的事情,孩子也能够具备勇于挑战的自信心和勇气。
③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上有个热门话题:怎样培养孩子,才能让他们变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父母自己先变成内心期待的样子,到时候就算不去要求和培养,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对此,深以为然。 比起不停的催促、批评和吼骂,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当我们自己绽放和盛开的时候,孩子也会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变得越来越好。 对应到内驱力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我们想要让孩子具备内驱力,首先我们家长自己就要有做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只要我们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孩子就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养育之下,变得超出我们的期待和想象。
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