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科普之声|分娩镇痛:温柔迎接新生命-绍兴月嫂
时间:2025-07-20 07:5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浏览:人次
分娩是新生命降临的神圣时刻,却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剧痛。据统计,分娩疼痛在疼痛分级中常被列为最高级别,堪比重度烧伤。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分娩镇痛为产妇们带来了希望。那么,什么是分娩镇痛?它又是如何让产妇在相对舒适中迎接新生命的呢? 什么是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简单来说,就是在分娩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减轻产妇疼痛的技术。它并非让产妇完全感觉不到疼痛,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将分娩时难以忍受的剧痛降低到产妇可承受的程度。分娩镇痛的目的不仅是缓解疼痛,还能帮助产妇保持清醒,更好地参与到分娩过程中,提升分娩体验。
分娩镇痛的方法 01 非药物性镇痛 精神安慰镇痛法:恐惧、焦虑、疲惫等不良情绪会降低产妇痛域,增加痛感。具体措施包括产前教育,纠正“分娩必痛”的错误观念;锻炼助产动作,如腹式呼吸、按摩;给予照顾与支持,像家庭式分娩、陪待产等; “导乐” 分娩法,由有自然分娩经历的女性陪伴,给予精神鼓励与实际指导。 水下分娩:产妇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前期,坐于热水浴盆中,借助热水和水的浮力缓解产痛,不过镇痛效果并不确切。 这些非药物性镇痛法对产程和胎儿基本无影响,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镇痛效果相对较差。 02 药物性镇痛 笑气(N₂O)吸入法:使用麻醉机将笑气和氧气按1:1混合,产妇在宫缩前将麻醉面罩放于口鼻部,作深呼吸,待产痛消失时移去面罩,间歇吸入用于第一、二产程。该方法效果较可靠,约50%的产妇镇痛有效,不刺激呼吸道。但笑气有短暂的潜伏期,若使用不当,可能伴有头晕、恶心,当吸入过深产生全麻效果时,还有误吸风险。 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法:如杜冷丁肌肉注射后15-20分钟起效,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消退。但注药后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可能对新生儿呼吸中枢产生抑制。 椎管内分娩镇痛法:这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具体是在产妇的椎管内注入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上传。分娩镇痛期间,产妇保持清醒,不影响呼吸,镇痛高效、安全、可持续。紧急情况下如需转剖宫产、产钳分娩、清宫等手术,可通过改变药物浓度和剂量达到产科麻醉效果。具体方法包括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等。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优势 1、减轻疼痛:能确切、完善地缓解产妇疼痛,将难以忍受的分娩剧痛大幅降低,减少恐惧和焦虑情绪,使产妇能更轻松地应对分娩过程。 2、降低分娩风险:产妇在过度疼痛时,会导致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等,可能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分娩镇痛能让产妇保持平稳的生理状态,消除分娩痛反射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降低胎儿缺氧和窘迫的风险。 3、安全可靠:局麻药物注射在硬膜外腔,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呼吸抑制等严重影响。而且所用药物剂量极低,进入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的机率微乎其微,对胎儿几乎无不良影响。 4、不影响产程与运动:所用镇痛药是“感觉与运动分离”的神经阻滞药,阻断痛觉传导的同时不影响运动神经,产妇可活动自如,子宫收缩保持正常,也不增加剖宫产的概率。 5、满足手术需求:若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转为剖宫产,可直接通过已留置的硬膜外腔导管给药,节省手术准备时间。
分娩镇痛的适用人群与禁忌 01 适用人群 1、产妇自愿要求实施分娩镇痛; 2、经产科医师评估具备阴道分娩试产条件者。 02 禁忌人群 1、产妇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意实施分娩镇痛; 2、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3、产妇无法配合进行椎管内穿刺; 4、存在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或损伤、未纠正的产妇低血容量或低血压、颅内压增高、严重脊柱畸形等; 5、对局部麻醉药或阿片类药物过敏; 6、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病变虽并非绝对禁忌证,但操作前需行必要的神经病学检查,并充分告知产妇潜在风险。 分娩镇痛前的准备 1、产妇评估:实施分娩镇痛前,需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涵盖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定产妇是否适合进行分娩镇痛。 2、签署知情同意书:产妇需详细了解分娩镇痛的相关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3、调整药物与控制基础疾病:若孕妇孕期接受抗凝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可能增加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血肿风险,需遵医嘱调整或停药。对于合并心脏疾病、血液系统异常、脊柱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可能增加麻醉和镇痛风险的产妇,需由麻醉医师评估风险,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诊治。 4、饮食准备:产妇在分娩发动前可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进入产程后应避免摄入固体食物,以防因分娩镇痛、手术麻醉产生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引起误吸,可适当摄入水、无气泡果汁等。 5、衣着准备:需按照医院要求穿着病号服或产房专用服装,以保证舒适及方便各项检查操作。 分娩镇痛的操作过程 以椎管内分娩镇痛为例: 1、常规监护与建立静脉通道:首先对产妇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同时进行持续性胎心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产妇及胎儿异常。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为紧急情况补液或静脉给药做准备。 2、穿刺置管:产妇取侧卧位,助手协助其取低头屈膝位,充分暴露背部。局部麻醉后,选取第2-3腰椎或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进行穿刺置管并注射药物。 3、检查麻醉范围与固定导管:通过轻微针刺皮肤或酒精拭子擦拭皮肤确定麻醉范围,随后固定穿刺管,连接镇痛泵。整个过程大约需20-30分钟,镇痛泵可使用至宫口开全或胎儿娩出。
分娩镇痛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护理观察: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预防局部污染。 2、监测与检查: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排尿排便情况、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等。正常情况下产后1天复查血、尿常规,产时出血过多的患者还需复查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必要时动态化验血液指标。 3、饮食营养: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产后饮食无特殊注意事项,注意补充水分,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贫血恢复,满足哺乳需求。避免盲目大补,防止营养过剩导致奶水脂肪含量过高,增加奶水淤堵及婴儿腹泻风险。 4、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虽然分娩镇痛安全性高,但仍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液体等处理;局麻药物全身中毒反应、全脊髓麻醉等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镇痛不全或单侧阻滞可由麻醉医师调整药物剂量或位置;恶心呕吐、胎儿心率异常、尿潴留、瘙痒、发热、呼吸抑制、头痛、神经损伤、产程延长、嗜睡等情况,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常见误区 1、会导致腰疼:产后腰疼是很多产妇都会遇到的问题,但这和分娩镇痛并没有直接关系。产后腰疼多是由于孕期腰部负重增加、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韧带松弛、产后过度劳累、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会延长产程:虽然在部分产妇中,分娩镇痛可能会使第一产程稍有延长,但并不会对整个分娩过程产生太大影响。而且疼痛减轻后,产妇在第二产程能更好地用力,反而有助于缩短产程。 3、所有产妇都适合分娩镇痛:如前面所说,存在椎管内阻滞麻醉禁忌证的产妇不适合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此外,如果产妇有阴道分娩禁忌证,如胎位异常、前置胎盘等,也不能进行,而需要选择剖宫产。 分娩镇痛是一项安全、成熟的技术,它为产妇们减轻了分娩的痛苦,让生育过程多了一份尊严与舒适。但每位产妇的身体状况不同,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应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后,结合自身情况与医生的专业建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在舒适与期待中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
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