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完娃(剖腹产版):坐月子可不是躺平,这样做恢复更省心
时间:2025-07-20 07:57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浏览:人次
对于剖腹产妈妈来说,坐月子不仅是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更是需要格外用心呵护的阶段。与顺产妈妈相比,剖腹产妈妈经历了手术创伤,恢复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从伤口护理、饮食调理、作息安排等多个方面做好养护,才能让身体顺利回归健康状态。 一、伤口护理:严防感染,促进愈合 剖腹产会留下一道腹部伤口,这是恢复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术后一周内,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如果发现伤口周围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防止感染。 拆线后,伤口仍需细心呵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硅酮类药膏,减少疤痕增生。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过度用力,咳嗽或大笑时用手轻轻按住伤口,减轻拉扯感。洗澡时选择淋浴,不要搓揉伤口部位,洗完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二、饮食调理:循序渐进,营养均衡 剖腹产术后6小时内需要禁食禁水,6小时后可以少量饮用温开水或萝卜汤,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肛门排气后,饮食可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比如小米粥、烂面条等,待肠胃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要遵循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原则。多吃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帮助伤口愈合;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影响恢复。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少盐少糖,不要盲目进补,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三、作息安排:保证睡眠,劳逸结合 剖腹产妈妈身体消耗大,充足的睡眠是恢复的重要保障。要尽量与宝宝的作息保持一致,宝宝睡觉时妈妈也抓紧时间休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8-9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体力恢复和激素水平平衡。 不过,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动。术后24小时左右,在家人的帮助下可以适当下床活动,比如在床边站立或缓慢行走,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还能帮助肠道蠕动和排气。但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15分钟即可,之后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情绪调节:保持乐观,释放压力 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加上照顾宝宝的辛苦,很容易让剖腹产妈妈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患上产后抑郁。家人要多关心和理解妈妈,主动分担照顾宝宝的责任,让妈妈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调整。 妈妈自身也要学会调节情绪,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适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轻松的书籍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 五、活动与运动:循序渐进,避免过度 剖腹产术后的运动要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术后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下床活动;术后两周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抬腿、翻身等;术后一个月后,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轻度的产后恢复运动,如产后瑜伽、凯格尔运动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活动。 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伤口疼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休息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
六、哺乳与避孕:科学哺乳,做好防护 剖腹产妈妈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应尽早给宝宝哺乳。哺乳不仅能为宝宝提供营养,还能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身体恢复。哺乳时要注意姿势舒适,避免压迫伤口,可以采用侧卧位或橄榄球式哺乳姿势。
育儿资讯 相关内容:
|